我院袁强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发布者:何思瑶发布时间:2025-03-24浏览次数:10


采用电解水制取绿氢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近期,化学与化工学院袁强教授课题组(纳米与能源工程创新课题组)在全pH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的研究中取得研究进展。该研究结果以“Dual active site and metal–substrate interface effect endow platinum–ruthenium/molybdenum carbide efficient pH-universal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期刊《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上(中科院一区,影响因子9.4)。第一作者为2022级硕士研究生令狐镜,指导老师为袁强教授。

该研究工作结合溶剂热法和高温热解法成功将PtRu纳米团簇负载在Mo2C载体上,性能研究发现PtRu/Mo2C纳米复合物在全pH范围内均展现出优异的HER活性和稳定性。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具有PtRu双位点的Pt0.83Ru0.17/Mo2C显示出增强的基底相互作用,优化了Pt的电子结构,从而加速了水的解离和氢结合步骤。因此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Pt0.83Ru0.17/Mo2C仅需要91933 mV就能实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商业Pt/C:174562 mV)。此外,Pt0.83Ru0.17/Mo2C在实际的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槽(AEMWE)展现出卓越的稳定性,可在500 mA cm-2的条件下工作200小时,显示了其在实际电解水设备中的潜在用途。






一审:王海燕

二审:吕梦岚

三审:杨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