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能量存储与转化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8月1日至3日,由贵州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和复旦大学化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一届黔复化蕴学术论坛——能量存储与转化前沿科学论坛”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顺利召开。此次论坛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学者及师生参与,为该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
会议以周鸣飞教授、王永刚教授为大会主席,我院吕梦岚副院长(主持工作)和复旦大学李伟教授为大会执行主席,围绕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有机光电化学储能等等核心议题展开。在学术报告环节,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带来了精彩的分享。专家们的报告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开发的多个层面,内容丰富、视角新颖,引发了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们积极提问,与专家们就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技术难点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耐心解答,为师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论坛结束后,学院组织召开学科建设咨询会,希望借助各位专家的智慧,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找准突破点,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学院领导、部分骨干教师以及受邀的校外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共同为学科建设建言献策。
会上,吕梦岚副院长(主持工作)首先介绍了化学与化工学院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分析了当前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受邀专家们结合论坛上展现的学术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学院学科建设建言献策。他们建议,学院应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整合优势资源,在能量存储与转化、新能源材料等特色领域加大投入,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品牌。在人才培养方面,专家们强调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此外,专家们还就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未来,学院将以此次咨询会为契机,认真梳理和吸收这些建议,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规划,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推动化学与化工学科迈向更高水平。同时,以此次论坛和咨询会为契机,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推动我国化学与化工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字:任雪莹
一审:何思瑶 一校:王海燕
二审:吕梦岚 二校:林敏
三审:杨静 三校:苏群